走進河壕村溫室大棚,棚內綠意盎然,一串串飽滿鮮艷的小番茄掛滿藤蔓,像一顆顆紅寶石綴滿枝頭。如今,這酸甜多汁的“紅果果”,已成為敲開致富門的“金果子”,讓鄉村振興的畫卷在田間地頭徐徐展開。
(大棚里長勢良好的小番茄)
“我們的溫室大棚主要種植櫻紅39、鴻運99號品種的小番茄,果實橢圓,皮薄肉脆、甜蜜香甜,甜度高達12度,富含谷胱甘肽、番茄紅素等特殊物質,維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深受都市白領、健身人群喜愛,具備極高的市場價值。”河壕村駐村第一書記賈虎說道。河壕村溫室大棚采用“黨支部 + 駐村工作隊 + 公司 + 農戶 + 投資人”的多方合作管理模式。創新引入內蒙古乾恒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與巴彥淖爾市梓盛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駐村工作隊發揮協調組織作用,黨支部負責整合當地資源,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梓盛合公司憑借技術、資金與市場渠道優勢,主導項目運營;農戶專注精耕細作;投資人提供資金支持,各方各司其職、優勢互補,形成推動項目發展的強大合力。
“我們種植的番茄果苗區別于大田番茄和市面上的其他品種“小番茄”,可結12層果實,每七天就能迎來一茬豐收,”大棚負責人王欣榮笑容滿面地說,“從七月到十一月,畝產預計可達7000至9000斤。我們還承包了壩楞村的2個倉儲車間,進行嚴格的篩選與包裝,確保每一顆送達‘北上杭’等大都市的果實都飽滿多汁,品質上乘,按照當下市場價格計算,畝均毛利潤在48000元左右,純利可達26000元,收益相當可觀。”
(工人通過傳送帶篩選成果)
河壕村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推進建設溫室大棚44畝,可做到一年“一棚兩收”,河壕村黨支部以每畝800元價格將土地從農戶手中收回流轉,從每年的1月到4月以6000元的價格承包給其他企業進行頭茬育苗,5月中旬后大棚閑置,再由內蒙古乾恒公司和梓盛合公司承包,極大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溫室大棚致力于提升村集體收入,創造就業崗位,通過土地流轉,村集體收入每畝地可達5200元。輻射帶動附近近50個村民就業,每月可增收4500—5500元,帶動了脫貧人口增收,實現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人進行打包裝箱)
“近年來,補隆淖鎮積極推動農產品轉型,對新型農產品經濟效益及土地利用率進行了系列探索,小番茄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是補隆淖鎮現代農業產業轉型的生動寫照,其高效的土地利用率、高效的經濟收益相較于玉米、白蓮脆瓜等傳統作物有明顯提升,全鎮在有限的土地上持續研究耕種模式,通過多產多收的特色產業促進村集體及農民收入,生動印證了特色產業對鄉村振興的強勁驅動力。”補隆淖鎮黨委書記香銘東在全鎮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上說道。下一步,補隆淖鎮以黨建為引領,以河壕村溫室大棚為試點,總結成功種植經驗,發展特色產業,吸引更多農戶與投資人參與,形成規模化種植效應,為繪就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繁榮發展的壯美畫卷注入強勁動能!